長和集團計劃「打包」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起海內外的強烈質疑和反對。但各界至今并沒有看到相關企業果斷停止交易,反而一方面拒絕作出任何正面回應,另一方面在媒體上散布各種混淆視聽的消息。本港多名政界人士批評長和執迷不悟,警告若是堅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后果將十分嚴重,奉勸長和回到正軌,不要再玩弄伎倆,回頭是岸。 \大公報記者龔學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批評,長和集團宣布計劃出售旗下全球大部分港口業務一事過去了一個多月,然而長和官方從未正面回應事件,反而一直放煙霧彈,不斷有小道消息傳出,或稱將改由意大利財團接手交易,可謂執迷不悟。這種玩弄伎倆的拖延態度,對國家在貿易、航運等領域的傷害更大。
奉勸長和勿做傷害國家的事
陳勇表示,美國近期炮制所謂「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謊言,甚至惡毒攻擊中方,不過是為其控制運河制造借口,推進擴張「門羅主義」美國霸權。結合最近的貿易戰,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跪低」,不僅傷害民族感情,還會斷送自己的基業,相信長和未來的經營也會受到美方打壓。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早前宣布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陳勇強調,既然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展開調查,就一定會追究到底。他重申,只有依靠國家才可以應對危機,一間企業即使擁有再多財富,沒有國家作為后盾,這些財富也終將被霸權掠走。奉勸長和回到正軌,不要做傷害香港和國家的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樓家強強調,國家法治體系始終是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根本保障,法律合規是企業經營不可逾越的底線,突破法律紅線的「機會主義行為」將引發嚴重的負面影響。當今環球局勢復雜多變,企業經營必須要更清醒認識和履行「資本無國界,但企業有祖國」的基本原則。以巴拿馬港口交易事件為鑒,正是因其涉及「不可逆轉主權屬性」、物流樞紐控制權等戰略要素,這絕非單純的商業往來。此事也再次警示企業在全球化運營中必須建立系統性合規體系,不忘大義大節,將風險防控關口前移。
商業力量與國家命運始終交織
樓家強認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港口交易進行審查,這正是對市場主體的深切保護。 「商道無疆,責任有界」的治理哲學,是百年變局中新的時代內涵。商業史反覆證明:缺乏國家支撐的大企業注定脆弱。當前我國推進的《反制裁法》與《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實質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制度護欄,將企業命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時代洪流中成為「時代建設者」。歷史從不憐憫短視者,商業力量與國家命運始終交織。在民族復興的戰略機遇期,企業家需要建立「大歷史觀」,將創新動能注入國家核心利益領域,將企業DNA與國家發展深度融合,方能在時代洪流中錨定價值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