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人員按職級劃分圖
圖2: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占比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訊 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信訪舉報83.4萬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23.1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50.2萬件。立案22萬件,其中立案省部級干部13人、廳局級干部1037人、縣處級干部8285人、鄉科級干部2.7萬人;立案現任或原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9萬人。處分18.5萬人,其中黨紀處分13.9萬人、政務處分6萬人;處分省部級干部14人,廳局級干部910人,縣處級干部7216人,鄉科級干部2.3萬人,一般干部2.4萬人,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13萬人。
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37.5萬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18.7萬人次,占總人次的49.9%;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14.9萬人次,占39.6%;運用第三種形態處理2萬人次,占5.3%;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1.9萬人次,占5.2%。(相關統計口徑根據有關規定作相應調整)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立案行賄人員7027人,移送檢察機關954人。
解讀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數據
反腐敗斗爭持續向縱深推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卓
4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翔實的數據再次傳遞出反腐敗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的強烈信號。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深刻把握當前反腐敗斗爭仍然嚴峻復雜的形勢,就“著力推動正風反腐一體深化”作出具體部署。通報從多個維度表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刻領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對任務的科學部署,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縱深推進反腐敗斗爭取得新成效。
始終保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反腐敗高壓態勢不斷強化
4月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已發布3名中管干部被查的消息——十四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楊小偉,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金湘軍,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龍翔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打虎”“拍蠅”的腳步不停,成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懲治腐敗再加力、再沖鋒的生動注腳。通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50.2萬件,立案22萬件,處分18.5萬人(其中黨紀處分13.9萬人、政務處分6萬人)。這表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態度不變、力度不減、重心不偏,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治理腐敗效能進一步提高。
著重抓好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系統整治。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的執紀審查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就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紀檢監察組原組長、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黨委委員王會民,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袁光宇,國家煙草專賣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天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時飛等多名中管干部被查,涉及金融、國有企業、煙草、醫藥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大震懾效應持續凸顯。
緊盯重點對象,嚴肅查處“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違紀違法問題。天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德睿,湖北省荊州市委書記吳錦,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石亭峰……今年以來,多名主政地方或部門的“一把手”相繼落馬,釋放了從“關鍵少數”抓起嚴起的強烈信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關鍵少數”,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信訪舉報、問題線索分析,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不斷拓展反腐敗斗爭的深度廣度。
在準確運用“四種形態”上鞏固深化,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
底線常在、“后墻”堅固的同時,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通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37.5萬人次。這反映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寬嚴相濟、嚴管厚愛要求,在精準、規范、有效上下功夫,把“四種形態”運用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反腐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在遵規守紀的前提下銳意進取、積極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首次按照調整后的“四種形態”統計口徑,向社會發布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統計數據。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紀檢監察機關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實施辦法(試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四種形態”統計指標體系作了相應調整,對作風紀律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或者輕微違紀問題開展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等情形繼續納入第一種形態統計,談話函詢了結、“面對面”初步核實了結等不再納入統計范圍。
從通報來看,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18.7萬人次,占總人次的49.9%,充分說明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抓早抓小已成常態,看見苗頭就提醒、聽到反映就過問、存在問題就處理,切實把監督挺在前面。
與此同時,第三、第四種形態分別占比5.3%、5.2%。這表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懲治腐敗這一手始終沒有松,以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把懲治腐敗作為有效監督的強大后盾,堅決鏟除“污染源”。
“四種形態”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策略性。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在準確運用“四種形態”上鞏固深化,要求深入落實《紀檢監察機關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實施辦法(試行)》,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注重用好第一種形態,充分發揮“四種形態”層層設防的作用。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正確把握政策策略,嚴格規范工作程序,實事求是用好“四種形態”,依規依紀依法行使職權,做到寬嚴相濟、精準得當,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
糾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關乎民生福祉,關乎人心向背。從通報公布的處分人數來看,第一季度共處分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13萬人,占處分總人數的70%以上。這正是紀檢監察機關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具體實踐。
紀檢監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眾工作,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紀檢監察機關職責所在、使命使然。去年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全國部署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嚴查“蠅貪蟻腐”,糾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展開一場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攻堅戰。
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聚焦縣以下這一關鍵環節、薄弱環節,再狠抓兩年,確保取得更大成效”。
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構建“黨委政府主責、紀委牽頭抓總、部門協同推動、市縣主抓主戰”的聯動體系,確保責任落實“一股繩”、謀劃部署“一盤棋”;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對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嚴懲不貸,堅決斬斷伸向群眾利益的“黑手”;系統性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緊盯集中整治發現的頑瘴痼疾,建立健全常態長效維護群眾利益制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堅決斬斷伸向群眾利益的“黑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此外,通報繼續向全社會釋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的強烈信號。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行賄人員7027人,移送檢察機關954人。
看清形勢,才能把準方向。當前,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持續發力、縱深推進,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孫少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2日消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22萬件,處分18.5萬人,其中包括省部級干部14人。
通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信訪舉報83.4萬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23.1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50.2萬件。立案22萬件,其中立案省部級干部13人、廳局級干部1037人、縣處級干部8285人、鄉科級干部2.7萬人;立案現任或原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9萬人。處分18.5萬人,其中黨紀處分13.9萬人、政務處分6萬人;處分省部級干部14人,廳局級干部910人,縣處級干部7216人,鄉科級干部2.3萬人,一般干部2.4萬人,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13萬人。
根據通報,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37.5萬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18.7萬人次,占總人次的49.9%;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14.9萬人次,占39.6%;運用第三種形態處理2萬人次,占5.3%;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1.9萬人次,占5.2%。同時,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立案行賄人員7027人,移送檢察機關954人。
據介紹,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紀檢監察機關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實施辦法(試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四種形態”統計指標體系作了相應調整,對作風紀律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或者輕微違紀問題開展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等情形繼續納入第一種形態統計,談話函詢了結、“面對面”初步核實了結等不再納入統計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