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國家安全的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寫入黨章;黨的二十大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專章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為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湖南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精神,牢牢把握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正確方向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系統完備、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湖南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精神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確保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抓好國家安全工作。
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根本原則。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是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證。湖南始終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和《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推進國家安全工作職責法定化,開展國家安全責任制落實專項督查,在國家安全領域形成落實黨的領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的工作格局,以實際行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始終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作為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湖南作為人口大省、糧食大省、經濟大省,各領域安全風險點多面廣,必須牢牢把握國家安全這一“頭等大事”的戰略定位,積極應對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把維護國家安全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要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湖南始終把維護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安全問題,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堅持把人民群眾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拓展群眾參與國家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
始終堅持大安全理念、構建大安全格局。總體國家安全觀關鍵在“總體”,突出強調大安全理念、構建大安全格局。湖南強化系統思維,加強科學統籌,打好防范化解風險的主動戰攻堅戰總體戰。打主動戰,就是學會“端著一盆水走路”,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分析研判,防患未然。打攻堅戰,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確保各類突出風險隱患逐步“清倉見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打總體戰,就是從整體視角認識國家安全問題的多樣性、關聯性和動態性,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隱患協同治理,有效防范各類安全風險內外交織、累積疊加,防止風險演變升級。
落細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經濟安全為基礎,全面加強各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大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力度,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堅定不移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在國家安全中居于統領地位。湖南始終把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擺在首位,全力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高校、宗教、文娛、網絡等領域陣地管理,著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堅決打贏意識形態斗爭。堅持從政治上看問題,抓任何工作、辦任何事情都注重把準政治方向、考慮政治影響,嚴防各類風險向政治安全領域傳導。
堅定不移夯實經濟安全基礎。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湖南持續開展“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嚴禁統計造假、嚴控債務風險”專項整治,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運用發展成果解決安全問題打下了良好基礎。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及北斗產業等重點產業鏈倍增計劃,持續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構建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統籌推進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防范化解,依法穩妥處置涉眾型金融風險,超額完成隱性債務化解和平臺公司退出任務,有序壓降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數量,“保交樓”“保交房”交付率分別達100%、98%。
堅定不移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湖南擁有163公里長江岸線和被譽為“長江之腎”的洞庭湖,全省96%以上的國土面積屬于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分別達53.15%、70.5%,是中部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湖南“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湖南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持續實施長江“十年禁漁”,推動實施洞庭湖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降低PM2.5濃度、提升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等方面發起并打好一批標志性戰役,常態化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2024年全省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8.6%。
堅定不移扛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湖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以占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約占全國4.4%的糧食。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南的一項重要使命。湖南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在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穩預期上下功夫,2024年全省糧食總產達615.6億斤、連續5年保持在600億斤以上,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排名全國第一。謀劃實施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等重點改革,確保耕地和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不斷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相統一,在全國率先開展“國家儲備糧源基地”建設試點,增強糧食供應鏈韌性,更好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兩個積極性,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優質“湖南糧”。
堅定不移推進公共安全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確保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湖南切實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抓好生產、道路交通等領域安全防范工作,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2024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7%,森林火災數量下降56.2%。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持續推進防災減災救災九大體系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災害動態監測監管,科學應對臺風“格美”等挑戰,有效處置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口等重特大險情,全面開展汛期重特大自然災害復盤,全力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和積案化解,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嚴防極端案事件發生。完善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活動,推動全省治安形勢持續好轉。
堅持協同高效,不斷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水平
緊扣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目標,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支撐保障、夯實基層基礎,不斷提升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能力水平。
擰緊責任鏈條。強化各級黨委(黨組)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完善黨委(黨組)國家安全工作考核機制,發揮協調機制分兵把守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綜合運用自查自評、年度述職、巡視巡察、抓在日常、抓在經常等方式,全鏈條推動各級各方面落細落實維護國家安全責任。
深化改革創新。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等重大部署,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務落實,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模式。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規范優化全流程風險管控。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建立全省統一的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平臺,提高風險實時監測、動態預警、及時管控能力。
加強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戰線黨的建設,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教育引導國家安全隊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全面提升法律政策運用、防控風險、群眾工作、科技應用、輿論引導等能力本領。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生態,著力打造一支“絕對忠誠、絕對可靠、絕對內行、絕對守紀律”的新時代國家安全干部隊伍。
(作者為中共湖南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