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凝翠,桃河奔流,陽泉處處跳動著經濟建設的強勁脈搏。
這里既有產業“智改數轉”的硬核突圍,也有“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的綠色交響;既在數字經濟賽道上構建“算力+應用”的創新生態,更以“15分鐘就業服務圈”等民生工程書寫為民初心。
“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陽泉全力描繪傳統產業裂變、新興動能奔涌、民生底色溫潤的高質量發展長卷。
動能煥新
“智改數轉”與綠色轉型并行
走進華陽集團二礦的調度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如同智慧之眼,穿透數百米巖層。操作員輕點鼠標,井下采煤機精準作業,烏金如潮涌向地面——這正是陽泉煤炭生產從“人工”向“數控”躍遷的生動縮影。
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近年來陽泉市不斷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先后建成7座智能化煤礦、127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G專網、AI巡檢機器人、智能通風系統等創新成果競相涌現。這些變革不僅讓“坐在地面采煤”的愿景照進現實,更讓傳統煤業煥發出安全高效的新質生產力。
2025年,陽泉將繼續深耕傳統產業提質工程,煤炭領域再建7座智能化礦井,電力行業推進在役火電機組“三改聯動”,同時啟動陽光二期“上大壓小”項目,規劃建設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耐火、陶瓷等產業將推廣綠色工藝,建設智能工廠,推動產業鏈向耐火纖維、特種陶瓷等高端產品延伸。
當目光聚焦山巒之巔,盂縣粵電西煙鎮風電場二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現場,座座白色風車舒展長臂,平定縣東回鎮的中能建投全牛風電項目,風機矩陣將太行長風化作汩汩綠電。
如今,陽泉的能源產業升級已走向縱深。該市今年將持續推進“傳統火電”向“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在“先進煤電+新能源+儲能”的總體架構下,推進上社抽水蓄能電站、邁聯元儲獨立儲能等項目,深化“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開發,加速晉能、國投、華潤、大唐、龍源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并網,推動10個集中式、11個分布式新能源項目盡早開工,擴大氫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應用場景,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供應基地。
數智賦能
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
夜幕降臨,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的金屬外立面折射出柔和的冷光,與內部服務器陣列的密集運算形成鮮明對比——這里是熾熱的數據交融之地,也為陽泉數智產業、新興業態發展提供著澎湃動能。
從“煤海明珠”到“數智新城”,陽泉的數字經濟發展之路,是一場向新而生的突圍。
陽泉的數字化轉型始于對基礎設施的重構,隨著《陽泉市數智新城建設行動方案》出臺,陽泉以“雙千兆”網絡為經脈,以算力集群為心臟,開啟了數字基因的全面植入。截至2024年底,陽泉市累計建成5G基站4270座,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32個,光纖網絡覆蓋率突破98%,在太行山間織就了一張“萬物互聯”的數字天網。云峰大數據中心與百度云計算中心交相輝映,13000P的總算力規模讓陽泉成為算力樞紐,每秒可完成千億級AI模型訓練,為智能網聯汽車、智慧礦山等場景應用拓展夯實了基座。
2024年全省首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地方性法規《陽泉市智能網聯汽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陽泉成為全國首個全域開放自動駕駛的地級市。截至目前,“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里程突破200萬公里,113個站點串聯城市交通神經網絡,無人駕駛公交、物流車、清掃車穿梭街巷。今年,陽泉將進一步拓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推動車路協同基礎設施覆蓋主要城區,打造“人—車—路—云”一體化智能交通系統。
新興產業“聚鏈成勢”,陽泉將全力構建“333”新興產業集群(3個百億級、3個五十億級、3個二十億級產業集群),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關鍵詞。新能源電池產業聚焦鋰電、鈉電雙賽道,推動中際誠航鈦酸鋰、貝特瑞負極材料等項目建設,推廣鈉離子電池在煤礦應急電源等場景應用,目標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數字經濟領域,推動百度云計算中心升級為智算中心、云峰智算中心建成投運,加快未來智能算力一期、中商時維智算一期項目建設,打造全省智能算力產業示范基地,推進“城市大腦”場景應用;鋁鎂精深加工、鈣基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同步發力,首鋼再生鋁、中科泓源資源循環利用等項目落地,將成為陽泉市經濟增長“新引擎”。
數字經濟的生命力,更在于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陽泉以“三張名片”為戰略支點,在智車之城、網絡直播之城、數智雙碳之城的建設中,演繹著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的交響樂章——圍繞算力核心,中電數字產業園、智創城NO.7等載體加速集聚數字經濟企業,形成“算力支撐—數據處理—應用創新”的完整生態鏈。
與此同時,今年陽泉將著力做好“以數增效”,抓好“一園區一中心”建設,強化“5G+工業互聯網”在煤炭、電力、裝備制造、耐火等領域示范應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繼續建設一批智慧礦山、智慧農業、智慧文旅項目,打造產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同時,拓展“城市大腦”平臺功能,推進智慧城管、教育、醫療、交通等場景開放及示范應用建設,促進DeepSeek等AI技術在各領域的創新應用,不斷完善數字生態。
就業優先
用心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日前,由陽泉市高新區組織與人力資源部聯合數科集團、陽泉職業技術學院打造的“職引未來”春招專場直播活動,為政校企如何破局“就業難”與“招工難”提供了新的思路。1小時的直播帶崗活動,3500人次觀看、500余次崗位咨詢,開啟數字化就業服務新模式。與時俱進的招聘模式,正是陽泉市不斷推動就業保障民生的生動注腳。
基層是就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亦是民生溫度的“第一感知點”。陽泉市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不斷向基層一線延伸服務“觸角”,全力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結合“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工作,著力夯實基層服務力量,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今年,陽泉市將進一步升級“15分鐘就業服務圈”,打造好“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人社公共服務網絡,滿足不同類型求職者就業需求,針對性提供各類延伸服務。同時,立足實際發揮好數字經濟優勢,為就業服務插上“智慧翅膀”,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直播”三維就業服務體系,通過搭建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完善崗位智能匹配、職業能力測評、云面試系統等數字化工具矩陣,實現“人找崗位”到“崗位找人”的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在教育領域,陽泉市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建設一批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推動陽泉一中與山大附中等優質學校開展合作。職業教育聚焦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適應新興產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醫療方面,將推進市中心醫院新建、市三院改擴建工程竣工,新建1個省級重點專科,培育10個市級優勢??坪椭攸c學科,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從井下千米的智能采掘到云端之上的算力奔騰,從風車旋轉的綠電交響到直播間里的就業新篇,陽泉的轉型之路是傳統產業與新興動能的和弦共鳴,是數字浪潮與民生溫度的深度交融。陽泉,這座浸潤著工業基因的城市,正以改革創新為筆,以實干擔當為墨,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布上勾勒著資源型城市破繭重生的全新圖景。(蘇曉晨)